近年来,一些新变化正悄然在中国的校园内发生,其中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淘汰传统的面口袋式运动校服,中国校服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无论在什么季节,孩子们的校服都美观大方,有质感。这说明时代在变,家长和学校的观念也在变。校服被喻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但多年来却一直被贴上”丑“”差“的标签。针对这一现状,2015年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校服新规出台后,各地的校服质量有了更严格的监管,校服安全有了保障,而与此同时校服的款式设计也有明显进步,过去常被吐槽的没有审美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变。中国校服为什么长期以来一直被吐槽丑?这背后有复杂的成因。首先,中国校服在其发展初期,大多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方便穿着是最重要的,至于款式和面料质量,则是可以被忽略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面口袋”式的校服选择了便宜、耐用的涤纶面料,设计上也走起了oversize的路线,保证让学生一年四季都能穿,一度占领了中国的校服市场,成为中国校服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校服生产行业长期保持着区域割据态势,小作坊、校办工厂、三产企业是校服生产的主力军。不尊重市场规律的采购模式、稳固的市场份额和异地扩张的难度让校服供应商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长期以来国人对校服用途的认知存在错位。在传统认知中,校服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更多承载的是统一性、规范性与约束性。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校服它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服装,它具有其他服装所不具备的教育承载意义——校服不仅是学校统一的服装识别符号,更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和美育教育“贴身载体”。
近几年对丑校服的吐槽声量逐渐变大,对美的追求也愈发迫切。许多学校开始采用当下流行的制式校服和专业运动服替代已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面口袋式校服。学校对于校服的管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行为、情感、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在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结合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现代制式服装相结合的校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一件美观、得体、有质感的校服,可以通过物化具体形态的视觉影响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将对美的追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其气质。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校服所承载的美育功能也逐渐被重视起来。